隨著五一假期的臨近,許多市民又在計劃外出游玩的行程。不少網友爆料,一些旅游景點存在欺詐消費者、變相強制購物等情況,為了探明真相,解答疑問,本期欄目,央視記者對全國幾個著名的旅游景點進行了走訪調查,為市民們外出游玩提個醒。
  □央視財經頻道《是真的嗎》欄目組 金陵晚報記者 肖玥雯
  疑問一
  九寨溝跟團游會挨“溫柔一刀”?
  最近, 有網友揭秘九寨溝旅游購物陷阱:“游客參團,上車之後導游就開始推薦自費項目,購物之類的,九寨溝所謂的高原水晶、瑪瑙、玉石……這些旅游商品都是假的。”為了驗明真相,央視《是真的嗎?》記者決定親身體驗九寨溝跟團游。
  第一招:
  賣力介紹博同情
  央視《是真的嗎?》記者找到四川省中國青年旅行社錦江分社,與其簽訂旅游合同後,開始體驗。
  行程第一天,導游非常賣力地為大家介紹註意事項,服務熱情周到。但兩個小時之後,導游轉換了話題:“兩個晚上的活動是我們現場收費的,一個是今天晚上,一個是明天晚上,兩個晚上都去,260元一個人,如果說只去一項的朋友,就請給我150元錢,你們也知道,導游也需要生活,我希望你們也給我付出一點點。”這就是第一刀:博同情。
  第二招:
  講故事做推銷
  從九寨溝回成都,途中有三個景點做短暫停留。在第一個景點過後,導游開始講起了故事:“肺氣不足的人最需要蟲草和川貝,在我家,我哥哥的媳婦一年最起碼可以吃一百個蟲草。”這一招叫做:講故事。
  導游一番推銷後,在一個叫做大唐林卡的購物點停了下來,而這個購物點在行程中是完全沒有提到的。一進商店,這裡的工作人員又開始了各種形式的推銷:“碧璽被稱為皇權之石”;“在我左手邊的櫃臺是咱們金髮晶和綠幽靈的特價櫃臺”;“海拔4000米以上獨有的,它叫野生的天麻”……
  央視《是真的嗎?》記者發現,號稱無自費、不進店的行程里,安排了2個自費項目,5次購物,購物時間超過5個小時,錶面上看導游沒有強制購物,但游客在精心設置的誘導下,很難不消費。
  檢驗:
  碧璽手鏈屬人工處理
  央視《是真的嗎?》記者在大唐林卡購物點花費4900元買了一串碧璽手鏈。隨後,記者來到國家首飾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了專業檢測。鑒定結果顯示:這條碧璽手鏈不是純天然的。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副院長郭穎副教授說:“正好前幾天帶我的研究生去北京一個著名的珠寶市場上買標本,買了一串跟它大小相似、顏色相仿的碧璽手串,當然那一串手串也是註了膠,顏色看起來效果和透明度都要比它還好一點,一共才花了200塊,所以我猜這一串肯定應該比那個更便宜。”
  疑問二
  廬山兩日游竟與一日游拼團出行?
  不少網友爆料說:“到江西才知道什麼叫拼團的鼻祖,能把1天團和N天團統統拼在一起”。旅行社為什麼要拼團?拼團究竟會給我們游客帶來什麼樣的影響?央視《是真的嗎?》記者在一家名為江西環球國際旅行社的代辦點報名了廬山兩日游。
  導游:
  兩日游拼一日游
  早上7點,裝載著游客的旅游大巴準時出發。上車伊始,導游就說:“我們車上有兩個團隊,有一天的,還有兩天的,都是黃導帶。”導游告訴我們,拼團出行並不會對我們的行程造成任何不便。果真如此嗎?
  游客:
  行程完全改變
  11點前後,旅游大巴馱諑澆跣騫染扒肟凇U飫鏌還燦薪跣騫取⑾扇碩礎⒒ň丁⑷κ骰褂脅┪錒蕁0湊帳孿扔肼眯猩縝┒┑暮賢行諧痰サ陌才牛旱諞惶斕木暗鬮忠緩瘧鶚腿詼觳攀牆跣騫取⑾扇碩礎⒒ň兜染暗恪6湊盞加蔚陌才牛頤塹男諧桃丫耆⑸爍謀洌喚齙諞惶旌偷詼斕男諧譚⑸碩緣鰨頁獾乃芯暗閎亢喜才旁諏說諞惶臁U饈俏裁茨兀康加嗡擔骸耙蛭餃沼蔚牡諞惶斕哪諶菀鴕蝗沼蔚囊恢隆!痹矗諧痰母謀湔俏寺閆賜諾男枰�
  氣憤:
  整個上午都在等車
  第二天,早八點。游客被告知要11點才能出發,理由是車子叫不到。原來,旅游大巴在前一天下午已經和一日游的游客回了南昌,而我們兩日游的游客因為沒車了,整個上午都需要在賓館里等車。而面對大家的質疑,導游表示,南昌九江都是這樣做,旅行社肯定是成本最低化、利益最大化。
  原來,旅行社之所以這樣安排,根本原因是為了節約成本,如果把兩日游和一日游分開,勢必要安排兩輛旅游大巴,而拼在一起之後,前一天的大巴隨一日游的客人回了南昌,二日游的客人就必須等到第二天上山的車輛才能出發去景點,這樣的安排,旅行社自然就省下來一輛大巴的費用。
  這一等就是近三個小時,11點左右,游客們才乘上了交涉而來的兩輛小巴士。
  律師:
  違反《旅游法》
  律師表示,一天的行程安排跟兩天肯定是不同的,所有這些變更都要事先經過消費者同意的。而如果消費者沒有同意,旅行社或導游擅自單方面改變行程,首先是違反了《旅游法》的規定,而且確定是一種嚴重的違約行為。
  疑問三
  只靠舌頭能分辨
  味道不同的碳酸飲料?
  最近網絡上流傳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說法,只靠舌頭無法分辨味道不同的碳酸飲料,這是真的嗎?針對這個疑問,央視《是真的嗎》實驗員陳蓓蓓邀請節目現場觀眾和一位嘉賓,進行了現場求證。
  實驗:
  無法正確分辨
  按照網友的方法,首先準備三種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碳酸飲料可樂、芬達和雪碧以及眼罩和鼻夾。然後,請三位觀眾戴上眼罩和鼻夾,確保視覺和嗅覺無法發揮作用。
  陳蓓蓓從可樂、雪碧和芬達三種碳酸飲料中隨機選取一種請三位品嘗,並請各位在品嘗後迅速說出飲料的名稱。
  結果,在第一輪實驗中,在眼睛被蒙、鼻子被夾住的情況下,三位被測試人中沒有一個人正確分辨出品嘗的飲料。為了排除實驗的偶然性,在三位實驗者用清水漱口,整理完實驗台後,第二輪實驗開始了。同樣的過程結束後,有1位被測試人正確地品嘗出了飲料。這是偶然還是必然?三位實驗者再次漱口開始最後一輪實驗,實驗結果是依然沒有人回答正確。
  結論:
  需調動多個器官綜合判斷
  實驗員陳蓓蓓解釋說,在我們做判斷的時候往往需要調動各個器官進行綜合分析。而當眼睛被蒙上、鼻子被夾住的時候,只有味覺可以發揮作用,面對三種都是甜味的碳酸飲料時,人的分辨能力就會下降,判斷也就很容易出現差池。  (原標題:五一齣游 處處有陷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g52pgmtc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